a2o污水处理工艺原理流程图|说明(污水处理中a2o工艺特点介绍)
标签:
添加时间:2022-11-28 浏览次数:1895
AAO生物脱氮工艺将传统的活性污泥、生物硝化工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更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此法即是通常所说的厌氧-缺氧-好氧法,污水依次经过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被降解。AAO法污水处理开工运行前,必须先进行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污泥的培养驯化过程如下。
1、培养过程
污泥买来后,将其投入检查合格的曝气池内,注入清水,此时水温应保持在25~30℃之间,温度不能太高,应模拟正常生产时的温度。冬天温度最少也要控制在20℃以上。因为在20~28℃之间是细菌繁殖的最佳温度,注入温度适宜的清水后,启动风机曝气,风量不能大,沉淀后放掉上清液,以洗掉污泥中的化学药剂和细菌的毒素,清洗的次数看具体情况而定。
开始培养时,加入过滤后的粪清,测一下曝气池COD,达到500~700mg/L即可。同时加入磷盐,按纯磷5mg/L废水来计算,再加入葡萄糖。其中,糖类是能量,磷盐和粪清是养料。尿素视氮的含量情况适当添加。培养时稀释水可以少加一点。
曝气后10min,测一下溶解氧和COD。培养之初因污泥没有活性,对溶解氧及COD的消耗很少,曝气量要适当调小,只要泥不沉就行。还可以考虑间隔曝气,时间看情况而定。
曝气后需做一些比较工作,就是通过测定30min沉降比,计算泥量,以便观察污泥的生长情况。
培养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COD或溶解氧与投入之初有明显减小,就应增加COD的浓度,同时控制好溶解氧在1~2mg/L,以免细菌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自身分解。曝气量不能过大,以免把没有活性的污泥冲散,使细菌流失死亡。
随着细菌的活性增加,会排出一定量的毒物,这时就隔一天换一定量的水,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活性污泥量的比较工作,看看泥量是否增加,COD每天早晨和傍晚各做一次,以比较所消耗的COD。
进行镜检工作,如果观察到大量的透明状的细菌,说明这时的细菌很活跃,但还没有形成活性污泥,因为没有结合好。在以后发现了菌胶团且沉降性能好,此时说明活性污泥培养成功。观察污泥用低倍显微镜(160倍)就可以了。
2、AAO工艺的固有缺欠
AAO工艺的内在固有缺欠就是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在有机负荷、泥龄以及碳源需求上存在着矛盾和竞争,很难在同一系统中同时获得氮、磷的高效去除,阻碍着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应用。
为解决AAO工艺碳源不足及其引起的硝酸盐进入厌氧区干扰释磷的问题,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工艺改进,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解决硝酸盐干扰释磷问题而提出的工艺,如:UCT、MUCT等工艺;
直接针对碳源不足而采取解决措施,如补充碳源、改变进水方式、为反硝化和除磷重新分配碳源,进而形成的一些工艺,如:JHB工艺、倒置A2/O工艺;
随着反硝化除磷细菌DPB的发现形成的以厌氧污泥中PHB为反硝化碳源的工艺,如:Dephanox工艺和双污泥系统的除磷脱氮工艺。
3、弥补碳源不足的工艺对策
补充碳源:补充碳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酸等可用作外部碳源的化合物,一类是易生物降解的COD源,它们可以是初沉池污泥发酵的上清液或其它酸性消化池的上清液或者是某种具有大量易生物降解COD组分的有机废水,例如:麦芽工业废水、水果和蔬菜工业废水和果汁工业废水等。碳源的投加位置可以是缺氧反应器,也可以是厌氧反应器,在厌氧反应器中投加碳源不仅能改善除磷,而且能增加硝酸盐的去除潜力,因为投加易生物降解的COD能使起始的脱氮速率加快,并能运行较长的一段时间。
改变进水方式:取消初次沉淀池或缩短初次沉淀时间,使沉砂池出水中所含大量颗粒有机物直接进入生化反应系统,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初次沉淀池污泥进入生化反应池后,可引发常规活性污泥法系统边界条件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进水的有机物总量增加了,部分地缓解了碳源不足的问题,在提高除磷脱氮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对功能完整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而言,这种碳源是易于获取又不额外增加费用的。
倒置A2/O工艺:传统A2/O工艺厌氧、缺氧、好氧布置的合理性值得怀疑。其在碳源分配上总是优先照顾释磷的需要,把厌氧区放在工艺的前部,缺氧区置后。这种作法是以牺牲系统的反硝化速率为前提的。但释磷本身并不是除磷脱氮工艺的最终目的。就工艺的最终目的而言,把厌氧区前置是否真正有利?利弊如何是值得研究的。基于以上认识,人们对常规除磷脱氮工艺提出一种新的碳源分配方式,缺氧区放在工艺最前端,厌氧区置后,即所谓的倒置A2/O工艺。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说到这里,下一篇文章,咱们继续聊有关于污水处理的一些基本常识总结,文章几乎没有深度,就是纯基础技术总结,多有不到之处,希望大家指正!
全国服务热线:【15244289576】
全国服务热线:【15165428330】